一級工法
建設部科學技術項目計劃
全國建設行業科技成果推廣項目
人民日報《全國重點專利技術成果》推薦項目
螺桿樁技術——以先進專利技術為核心競爭力,依托現代化企業管理模式,采用高效商業運作方式,搭建強大網絡技術體系,整合設備制造、金融服務、網絡法律保障體系為一體而形成的卓越、科學、獨特、完善的技術及管理平臺。其中先進
專利技術涵蓋了以下內容:
發明型專利號ZL03128265.2(半螺絲樁及其成樁工法)
發明型專利號ZL200610019756.6(螺桿樁、螺紋樁成樁設備及成樁工法)
發明型專利號ZL200710051598.7(旋轉擠壓灌注樁及其成樁工法)
實用新型專利號ZL200820129917.1(齒狀螺紋鉆桿)
實用新型專利號ZL200820201791.4(一種螺桿樁機)
發明型專利號200810183354.9(一種消除擠土負效應屏障器及其施工工法)
發明型專利號200910130401.8(消除擠土負效應屏障器及其施工成樁工法)
實用新型專利號ZL200920161004.2(一種消除擠土負效應的鉆具)
實用新型專利號CN201771419U(一種打樁機)
一、專利介紹
螺桿樁及其成樁工法:
《中國螺桿樁技術》的核心專利技術是“螺桿樁及其成樁工法”,它是在長螺旋鉆孔灌注樁(“九五”國家重點攻關項目)和日本鋼釬維全螺紋預制樁的基礎上的新樁型。其主要技術特征表現為樁的“上部為直柱型,下部為螺絲型”,樁體幾何斷面更符合附加應力場由上而下減少的分布規律。采用了變截面的構造形狀,滿足了附加應力的分布規律和應力分擔比及剛度變化的要求,調整了土與樁之間的作用,樁側土體應力分攤比及應力擴散度提高,樁端荷載減少,使樁身受力與土體受力協調一致。樁歸類于半擠土成型樁。螺桿樁改變了樁與土體之間相互作用的模式,樁與土界面構成了機械型咬合。將常識中“螺絲釘比釘子牢固”的道理運用在樁施工中,使其更牢固的特點得以實現。螺桿樁每立方米混凝土提供的單樁豎向承載力高,樁身下段表面帶螺紋,且無泥皮,樁端無沉渣,不塌孔,施工無噪音、無泥漿污染。
樁在豎向受力方面,附加應力是遵循由上至下逐步減小的規律,樁身應力逐步分擔,約為10:1,即樁身的應力集中為上部大于下部。螺桿樁的上大下小的分段設計滿足了附加應力的分布規律。樁的豎向承載力與樁的長細比有著密切的關系,樁斷面積的大小和剛度的變化在制約樁的受力及變形方面起重要作用。螺桿樁上部的柱體段在荷載傳遞過程中,加大了受壓面積,提高了樁身剛度和對螺紋段功能發揮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目前螺桿樁的力學計算問題已得到解決,并形成螺桿樁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應用計算公式。